【科学释压】我成绩好,可我大考总考砸!

时间:2020-09-21 09:48:06   阅读:430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庭的心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高期望和用心栽培、可以让孩子更优秀、出众,但也可能带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和焦虑,阻碍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压力的危害

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也有助于学业目标的达成。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来说,考试和学习是有一定压力的。但是,过高的压力会带来学习心态的崩溃和考前焦虑问题,可能会出现考前焦虑等现象,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平时成绩不错,但是一遇大考成绩总是不理想,归根到底是心理压力过大带来的发挥失常。

哪些父母会制造压力?

据一项官方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孩子的压力来源32%来源于家长;而升学和作业的压力为21%和39%。对很多孩子而言,父母的要求、高期望等带来的压力甚至要比作业和升学的压力大! 那么,父母的哪些做法更容易带来孩子压力过大的问题,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科学释压呢?

1. 包办代替型父母

大考临近,孩子能做的,孩子不能做的父母统统承担,甚至连刷牙的水和牙膏都会被父母提前准备好。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应该的,当孩子试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却往往被父母告知:

我不需要你做这些事情,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家长看似对孩子没有要求、不要回报。而孩子心里却十分明白父母其实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家长的做法,无形中将孩子的注意力全部推向了学习/考试,增加了心理负担(还没考试,就沉浸在对考试结果的担心上。这种过分担心会消耗情绪,让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去做复习准备工作,有些孩子表现为心烦意乱,无法静心复习,就是这个原因),强化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厌恶”心理,孩子学习时的压力自然会更大。

2. 过度焦虑型父母

高三了,要抓紧”,“还不快去学习?”,“你这样下去怎么能行!”……

这属于过度焦虑型父母,看不得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他们像监工一样,眼睛时刻盯在孩子身上:孩子上厕所的时间他们要管;孩子刷牙洗脸他们也会干预;甚至孩子走路步伐快慢他们也要管……。一旦发现孩子 “不自觉”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担心,他们会不停唠叨,不停歇地监督。

他们往往比孩子更加急迫、焦虑。他们需要孩子不停的学习,这样才能降低他们的焦虑。”焦虑是最具感染力的情绪。当某一个家庭成员的焦虑情绪加强时,孩子往往也会压力倍增!

事实上,这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既不能真正改变现状,也会加剧亲子之间的不信任感。

他们需要有人提醒他们,否则,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过度的焦虑。冷静下来后,他们也能意识到大多数的焦虑都是一种过分的担心,不必要的焦虑。

3. 过度牺牲型家长

 父母为了孩子倾尽全力,穷尽一切给孩子最好的,看似无私,其实也会导致孩子的学习/考试压力过大。

过度牺牲型家长,他们怀着“不能输”的心态培养孩子,也变相将自己的焦虑和传递给了孩子。久而久之,当孩子在学习上遇见挫折/坎坷之时,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回报”时,就会觉得压力重重。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科学释压?

1.中等压力有利于孩子学习

孩子学习有压力是正常的,没有压力或者压力过高都是不利于考试发挥的,中等压力有利于考试的发挥。

2.做“60分”的妈妈

这里说的做“60分”的妈妈,它是指对孩子要求不必太追求完美、不强调考试成绩,更关注过程中孩子的品质的构建、习惯的培养和正向思维的引导,学会帮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寻找问题、方法和突破,这是一种更为长远和更富智慧的做法,它的价值和意义远比一味追求短期的结果更加有效。60分的妈妈最接近真实的自我,也越有可能培养更具潜力的孩子,也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我们往往发现一些在父母严厉看管下的孩子,到了高年级阶段往往缺乏后劲,甚至进入大学后沉迷于游戏网络,其中原因值得家长深思。

3.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根据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容器理论,家长应该学会将孩子不能承受的情绪体验“消化”后再给孩子。

问题:中/高考临近,孩子担心出题太难考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

分析:孩子想表达的是什么?焦虑和恐惧

解决:找到不确定事件中的确定性,给予支持、稳定情绪。

考生考试前担心最多的是“考不好”。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二次考试发挥失常,同学们自然害怕在这关键的考试中又出现失误。平时的考试中的发挥失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出现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其次是面对难题,不会做的题引发考生心态的波动,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按照考纲要求难题只有10%,不会做的题就那么多,只是考纲并没有规定难题只能在最后,也没有说不能连续出现。

最后,希望我们的专业建议能够解决家长的困惑,让我们一起做学习型家长,在这里一起讨论成长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更多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一起分享好的教育理念。

写在最后

心思为是一家集心理健康服务、心理智能产品研发与销售、心理学基础设施建设、心理大数据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心理服务企业。公司拥有15年心理行业服务经验。如果您的孩子有叛逆、厌学、网瘾、早恋等行为现象;如果您个人或身边的人遇到了心理困惑,想寻求专业的帮助,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