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没收、禁止为啥都不对?

时间:2020-09-21 10:00:22   阅读:4264

孩子沉迷手机,为什么强制没收和禁止不起作用,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您是如何对待孩子玩手机问题的呢,今天这篇文章将给您最好的解决办法。

  一妈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之后...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收缴手机隔断的仅仅是孩子在家长面前接触手机的机会,并没从根源上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孩子很可能从别处取得玩手机的途径。

小明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手机,上星期把他手机收缴了。前天下班回家后,小明妈妈发现孩子躲在厕所里偷偷地玩手机。问清情况后,才知道小明玩的手机是奶奶的。小明妈妈一气之下就和老人吵了起来,并告诉小明奶奶以后绝对不要再给孩子手机玩了。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没收了手机,孩子可能会用他的方式来获取手机玩。

从家人手里取得——为了玩手机讨好家人,引发家庭矛盾冲突;

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换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

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获取财物;

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二孩子沉迷手机,强制禁止可行吗?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制禁止,孩子非常容易产生狂躁、逆反等不良情绪。

赵先生家的孩子今年五年级,特别喜欢玩手机游戏,最近玩的更是厉害,不论是在路上,餐桌上,还是在床上,总是低头玩游戏。多次和孩子说教无果,赵先生趁孩子熟睡后,将孩子手机里的游戏全部卸载。

孩子醒来后,发现手机里的游戏消失了,立马暴躁了起来,一气之下跳了起来,将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并要挟父母说“不让玩手机,就再也不上学了”

  三孩子玩手机,家长禁手机?

第一种,孩子在家长的重压之下,看似不玩手机了。家长似乎是赢了,但同时孩子也埋下了对父母的怨恨,同时,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并不信任/不爱自己;如果孩子不自律,很可能通过借、偷甚至讨好、抢夺等方式来获取玩手机的机会。

第二种,孩子为所欲为的玩手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要挟等方式来控制父母,长期以往孩子很容易变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


  四孩子玩手机,家长应如何应对?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限制孩子玩手机呢?

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规则”。明确地告知孩子,玩手机可以,但要有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达成双方参与、双方接受、双方执行和监督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觉的好习惯。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 约定内容清晰、明确

清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也更容易操作。

2. 设置奖惩制度

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执行过程中,多正面引导、鼓励孩子完成约定。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严格执行约定,合理设置奖惩措施

和孩子约定规则之后,可以在家中张贴约定,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别把约定当成命令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